黄果树镇:深学笃行转作风 倾心为民办实事
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,黄果树旅游区黄果树镇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,将学习教育作为锤炼党性、转变作风、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强大动力。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,全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得到极大提振,一批长期困扰群众的揪心事、烦心事得到有效解决。

整治“脏乱差”,乡村旧貌焕发新颜
黄果树镇坚持开门教育,主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实效,紧密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要求,广泛听民声、纳民意,敢于动真格、破难题。特别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荡上安置区管理混乱、环境脏乱差这一“老大难”问题,镇党委、镇政府立即成立工作专班,联合区综合执法大队迅速启动“两清两改两治理”专项行动。



“我们挨家挨户做工作,讲政策、说道理、摆危害,磨破了嘴皮子。尽管受了不少委屈,但看到环境实实在在变好,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。”黄果树镇党委委员、副镇长赵实虎表示。通过此次行动,累计拆除占用消防通道、存在安全隐患的违章建筑4处、违规占道鱼池3个、私搭乱建4户,清运各类积存垃圾50余立方米。
如今,走进荡上安置区,曾经拥堵不堪的道路变得畅通无阻,脏乱差的卫生死角变得整洁有序,居民们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经营民宿的吴大姐逢人便夸:“以前那些乱搭乱建劝了多少年都没用,现在终于拆掉了,路宽了,咱们心里也亮堂了!”

破解“饮水难”,甘泉滋润百姓心田
通过开展学习教育,黄果树镇党员干部普遍感到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党性锤炼,“勤廉为民”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。王安村党支部书记蔡荣祖感慨道:“过去总觉得中央八项规定是上面的事,离我们村干部很远。通过此次学习才明白,每一项规定都连着民心。”



王安村水西组季节性缺水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村民的心病,每逢旱季,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极为不便,黄果树镇将此问题列为重点督办事项,立即启动应急机制,联系区消防大队,连续三次为村民应急送水,解了燃眉之急,看到清洌的水注入家家户户的水缸,村民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。村民张大爷激动地表示:“前几天还在为水发愁,没想到政府就把水送到了家门口,这是真正的‘及时雨’啊!”
此外,镇主要领导积极协调区农牧水中心,争取项目和技术支持,商议供水管网修建方案,新的供水管网修建后将彻底解决该组128户584人的季节性缺水问题,让群众不再为用水而发愁。

搭建“幸福灯”,照亮乡村振兴之路
黄果树镇募龙村地处相对偏远,部分村组道路长期以来缺乏照明设施,村民夜间出行十分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,安装路灯成为全村群众最迫切的期盼。
黄果树镇党委坚持学用结合、以学促干,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尺,将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融入乡村振兴大局,持续补齐民生短板。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,全力推动“亮化”工程落地见效。从规划选址到安装调试,党员干部全程跟进、严格监督,切实把好事办实、实事办好。



如今,97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整齐矗立在募龙村的道路两旁。夜幕降临,灯光渐次亮起,不仅照亮了村民平安归家的路,更点亮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。该项目惠及募龙村265户1101人,村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:“晚上再也不用摸黑出门了,跳广场舞、走家串户方便多了,整个村子都更有活力了!”
目前,黄果树镇正在积极筹措资金,计划在安庄村、黄果树村新增100盏太阳能路灯,持续扩大亮化覆盖范围,让更多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温暖。
作风转变非一日之功,为民服务永无止境。下一步,黄果树镇将始终紧扣群众“急难愁盼”,在实干中践行初心使命,持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、持续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,努力交出一份有温度、有质感的乡村振兴新答卷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