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果树旅游区大力开展创建宜居乡村工作
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宜居乡村建设,强化规划引领、景村联动、城乡一体。着力构建以城镇为龙头,各村为骨干,创建“一村一品、一村一景、一村一韵”的宜居乡村格局。坚持全域规划,顺应自然、体现特色、传承记忆,编制、完善区、镇、村三级规划,实现镇村空间布局、产业发展、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衔接配套,形成旅游区规划建设一体化。针对影响全区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,制定“实施标准”,全面开展“四清两改四严禁”专项行动(以下简称“424”专项行动),以示范村为突破口,掀起全民关心、群众自觉自愿、广泛参与、持续巩固村庄清洁专项行动热潮,黄果树旅游区农村宜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。
(一)坚持规划引领,示范带动
坚持规划先行,优化乡村布局结构,科学规划宜居乡村建设,先易后难、示范带动、分步实施、稳妥推进,逐步实现全覆盖。为加快推进宜居乡村建设,经济发展局领导高度重视,及时安排部署,召开工作推进会,层层分解任务到镇到村,压实各部门职能职责,结合我区实际,通过管委会名义与各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,制定《黄果树旅游区创建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方案》,采取“区级领导包片、乡镇领导组织、村级干部动员、群众主体落实”的方式,管委会党政主要领导包保。根据市级安排,采取示范带动、逐步推进的方式,明确黄果树镇盔林村及龙宫镇龙潭村作为宜居乡村示范村。各镇按照区级方案也出台了镇级实施方案,成立镇、村领导小组,将责任层层分解,压实到位;制定“文明示范户评选”方案和评选标准,工作中紧盯“四清、两改、四严禁”量化考核,纳入新村规民约,制定《村规民约十二个不准》,乡村振兴文明示范户评比工作进度为40%。
(二)坚持因地制宜,突出特色
立足乡村自然条件、资源禀赋、产业发展、民俗文化,因地制宜、突出特色,有序推进依据乡村建设,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,在乡村形态上进行完善,杜绝大拆大建,不搞形象工程,同时还要防止千村一面。对此,我局制定了“实施标准”,全面开展“四清两改四严禁”专项行动(以下简称“424”专项行动),掀起全民关心、群众自觉自愿、广泛参与、持续巩固的村庄清洁专项行动热潮,主要从10个方面入手,具体31项任务。成效最为明显的是辖区的两个示范村,以“安全、实用、经济、美观、环保”为前提,坚持“宜改则改”,突出“一村一景”,引导农户按照效果图施工,统一改造住房外部风貌,逐步改变房屋立面不一、屋顶随意使用红色、蓝色或其它亮色建材等与整体建筑风貌不协调的现象。现示范村生活垃圾已实现日产日清,村庄、庭院绿化完成70%,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已规范130余户,水域清理达4次以上,规范畜禽养殖及粪污排放26处,集中处理农业废弃物资0.5吨;已完善村规民约的修缮,并报镇相关部门备案,农具摆放整齐190户、柴草堆放整齐192户、墙壁干净整洁30户、广告规范3处、卫生厕所整洁160户,停车场完成30%,长廊完成30%,路灯修复面完成95%,拆除私搭乱建30户。
(三)坚持分工协作,多方参与
在区级的统一领导下,局内协作分工,各乡镇配合,上下联动,建管并重,统筹推进宜居乡村建设。坚持农民主体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,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度,拓宽社会参与途径,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宜居乡村建设。结合实际情况,经济发展局印发了《2021年“文明在行动·乡村大扫除”文明实践活动实施方案》,由区级集中领导、各镇挂点干部牵头组织、第一书记包村、镇属各部门参与,按照“属地管理、分级负责”原则,将文明行动责任层层分解细化,落实到村到组到人。各镇每月定期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对辖区公路沿线公共卫生集中清扫,按月对各居委会环境卫生治理进行评比,实现环境卫生整治增比进位。各镇村干部、党员积极发动群众、“一村七岗”、护林员、贫困户公益性保洁岗位等人员对村内河道、村庄卫生常态化清理,同时各村均已统一设置垃圾箱(桶),垃圾乱堆乱放问题得到根本性治理。
(四)坚持多措并举,推动乡村振兴
为促进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,经济发展局紧紧围绕“2684”目标任务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。一是“2条农旅融合线”。环大瀑布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发展线,总投资约16亿元,已与安顺农发行达成初步融资合作意向。环龙宫景区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发展线,当前正在编制规划中。二是“6个示范村”。黄果树旅游区着力打造6个示范村(石头寨村、募龙村、乌拉村、郎宫村、陇嘎村、桃子村),其中石头寨村,募龙村、乌拉村、郎官村已纳入贵州省“十百千”乡村振兴示范村,石头寨村、乌拉村、陇嘎已上报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。三是“8个坝区”。辖区共6个500亩以上坝区和2个300亩以上坝区,总面积为8700亩。2021年,预计在坝区发展优质稻米种植4000亩,蔬菜(豆类) 2000亩,生姜2000亩,辣椒1000亩, 结合已有的万亩精品水果及花卉产业,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户后续稳定发展。四是“4个强化”。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。以村居换届为契机,加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保障力度,健全完善村级治理架构。强化乡村法治建设。深化村民自治实践,推进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和农村网格规范化建设,强化农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,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。强化乡村德治水平.把移风易俗、文明乡风建设等纳入村规民约,广泛开展倡文明树新风、革除陈规陋习等活动,全面提升乡村文明程度.强化乡村便民服务体系。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,推动农村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,实现所有行政村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站、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%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